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乐鱼直播官方版app

53年毛月秋赴京毛主席托他更换老家门匾因2个字双方争论一番

2025-02-06 21:55 作者: 乐鱼直播官方版app

  1955年,毛月秋在韶山接待了远道而来的徐特立,二人一起来到毛主席的故居参观。

  走到门口,徐特立发现毛月秋看着门头的牌匾重重叹气。徐特立问道:“月秋啊,你该不会是觉得毛主席的提议不好啊?你还是更中意第一块牌匾吧!”

  毛月秋大吃一惊,没想到徐特立观察如此仔细,自己微小的变化都被他察觉了出来。他赶忙回答道:“毛主席的提议我怎么敢说不好,只是,这第一块牌匾更能彰显出人民群众对主席的爱戴。”

  徐特立哈哈大笑,耐心地和他解释道:“月秋,主席的觉悟一直走在我们前面啊,伟大不是天天挂在墙上的,老百姓对主席的爱戴也不是一块牌子就能体现的。”

  毛月秋顿时豁然开朗,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回答道:“与主席相比,是我的思想层次太低了!”

  那么,究竟第一块牌匾上写了什么,毛主席要亲自下令修改?这块牌匾先后被换几次又是为什么?

  1927年,少年的对韶山乡村父老立下誓言:“革命二三十年不成功,我毛润之就绝不回韶山。”

  没想到22年后,就赢得了革命的胜利,为中国找到了新方向,建立了新中国。可是,碍于政务繁忙,毛主席一直没时间回到家乡看看,几间旧屋子闲置多年,还落了灰。

  革命胜利后,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毛主席的旧居合照留影,其实屋子里没什么特别的,无非是一些家具和落了灰的锅碗瓢盆,即便如此,还是有无数对主席心生敬仰的人来到这里。

  随着前来的人员慢慢的变多,湘潭县委员毛华初认为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,领袖的旧居所不能如此寒酸。

  正巧这时湘潭县委委员毛振南带着干部来此地参观,参观中毛振南也认为主席的居所应该整改一下,便对同行的王淑兰和毛月秋说:“毛主席的祖屋这么受欢迎,是不是应该挂个牌匾做标志物呀!”

  可是,眼下这匾上的字由谁执笔又成了难题。毛秋月脑海中蹦出来一个人的名字,说到:“当然应该请韶山第一笔的毛宇居老先生啊!他曾经还教过主席嘞!”

  老先生听闻众人来此是为旧居题字一事十分高兴,当即吩咐人拿来最好的墨汁和纸张,刚要提笔,突然停下了,抬头问道:“我该写什么合适呀!”

  毛秋月也拿不定主意,又打趣问毛华初:“毛委员,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?这挂牌匾的事可是你答应下来的呢。”

  毛华初一脸茫然地说到:“书记呀!你可就别打趣我了,我肚子的墨水太少,这么重要的题字我可不敢瞎说呦!”

  见大家都不说话,代表团成员和村民热烈地讨论起来。有人提议写“毛主席故居”,有人提议写“毛主席老家”。大家认为意思都对,却少了一些韵味。

  这时,一直听着大家说话的毛振南抬头说道:“外面到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标语,不如我们就在牌子上写“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。”

  的曾祖父毛祖人在买下这几间屋子时,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家在几十年后会迎来五湖四海的客人。

  1953年,在北京接见了来自家乡的亲友,毛月秋来时路上回想起1950年发生在故居的一件事。

  这一年的1月12日,第一批外国友人代表团——苏联电影代表团来到韶山参观毛主席的旧居,当时,队伍中的一名同志说道:“同志与我们苏联的列宁一样,都是伟大的人啊!”

  毛月秋同志是韶山中最早的党员,与有些亲戚关系。当年他为了革命背井离乡,等他回到家时却发现,自己家中的房屋都被人推翻,妻子儿女也不见了踪迹。

  即使如此,毛月秋也没有心灰意冷抛弃革命事业,他想办法解决困难,从山上找来树枝,搭起了简易的窝棚居住,后来,韶山特别支队就是在此重建的。

  因为毛月秋的勇敢无畏,不惧艰难,一直对他非常尊重,此次进京也是他破例批准的。

  两人见面后就熟络地聊了起来,毛主席随即向他询问故居的情况,毛月秋如实地向主席讲述了老屋的改造过程。还把路上一直惦记的事向主席讲述,还说到:“当时好几个人都夸赞这个“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’这个门匾写的非常符合您。”

  主席听到后脸色一变:“列宁同志是伟大的,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,而我只是向人家学习的小学生,谈不上伟大。我们刚刚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,万里长征路也才开头呢。我建议还是赶紧把门匾换了!”

  毛主席摇摇头不想与他继续争辩,说道:“匾额必须要换,我担不起伟大二字。”

  听到此话,毛月秋虽不理解却还是如实照做,回到老家后,立即命人将匾额上的字改为低调的“同志故居”。

  那一年,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由于工作原因来到韶山办事,在与毛月秋一起参观主席故居时,细心地发现了门匾的事情。

  毛月秋见他已经知晓此事,便说到:“您觉得第一块匾额合适还是第二块匾额合适。”

  徐特立大笑起来,向他仔细解释道:“月秋,我明白你的意思。人民群众视主席女为伟大领袖,可主席始终觉得自身是广大党员中的一个。况且伟大也不能天天挂在嘴边。”

  1961年,同志在广州召开中央工作会议,等同志一同参与讨论并通过了《农村十六条》草案。会议结束后,决定到农村去了解一下农民对该草案看法,便决定到家乡做出详细的调查研究,随后前往韶山。

  到达家乡长沙,马不停蹄地来到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生产队。为进一步探索情况,他与妻子在此住了一周。在此期间,他打入人民群众内部与他们展开深入交流,明白他们对食堂、分配和住房的情况,并积极地回答他们的问题。

  4月8日晚上,一辆吉普车停在了韶山招待所门口。主席旧居的工作人员汪久成听闻他们到访,立即跑去迎接。

  同志下车后与他们一一握手并说到:“今天天色不早了,你们忙了一天也该休息了,明日一早你们带我去毛主席的故居参观参观。”说罢,一行人便都散了去。

  第二天一大早,就与夫人踏着薄雾走进了毛主席的故居。进去后仔细地观察每一样物品,边看边问工作人员问题。

  厨房参观结束便是卧室,看到卧室时同志愣了一下,他没想到屋子里的陈列如此简陋和单调,也没想到,正是在这间屋子里,主席心中燃起了革命的火苗。

  参观结束后,同志走到门口,一动不动地盯着那块牌匾看。很快,他的表情开始凝重,他问道:“匾额上的这几个字是谁让这样写的?”

  缓缓说道:“这个故字不太好,故有去世的意思,而毛主席仍然身体康健,故居不太严谨,还是改为旧居吧,这样不会有歧义。”

  此话说完,身边的工作人员浑身机灵,没想到这样的一个问题竟如此严重。之前毛主席本人和国内外的领导都没提出过这个问题。

  严谨起见,旧居管理人员还是将同志的意思记下来报告给了上级。没过多久,这块牌子便被取了下来,正式改为毛主席旧居,湖南省委还特意找到郭沫若先生为匾额题字。

  从此“故居”变“旧居”,并一直用了几十年。可是,在此之后,牌匾的故事还没结束……

  1973年,刚刚复出不久的陪同加拿大的总理访问了郑州和桂林,工作结束后便中途决定去往韶山一趟,到他仰慕已久的毛主席的祖屋去看看。

  得知同志要来到韶山,长沙特意准备了过时的“吉姆车”接送他,这样安排是因为曾经来韶山时乘坐的就是过时的“红旗车。”

  下车后,特别高兴,他感受着毛主席曾经呼吸过的空气,雀跃地对工作人员说:“我很早就想来啦,只是一直没机会,今天终于来到了这里。”

  在工作人员的热情讲解下,仔细地走过了里面每一个角落,不明白的地方他也会赶紧询问。参观完毕后一行人走出门口。

  这时,韶山方面希望能与同志合张影,可谁也不敢上前询问。后来一位工作人员试着站出来,走到小平身旁,试探性地问了一句:“小平同志,这是您第一次到访韶山,可以在这拍张照片留念吗?”

  听到后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,用四川话说到:“照,一定得照,瞧我给忘了。”

  大家听到同志同意了,赶紧找来摄影师。同志整理了一下身上的中山装,笔直地站在门前,与韶山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写着“同志旧居”的匾额下,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幕。

  宴会开始后,同志站起举杯,对在座的各位说到:“今天你们辛苦了,为我们党事业,也为毛主席我们干杯!”

  在推杯换盏之间,大家都认为平易近人,和他交谈甚欢。宴会结束,同志也正式结束了他的韶山之旅。

  1983年,韶山管理局派人到北京请同志再次题写匾额上的字,此时毛主席已经逝世7年了,是时候将旧居改为故居。

  得知要让自己题字感觉到很荣幸,十分重视,命人赶紧拿纸笔,最终,选出了最满意的两幅字寄到了长沙。

  当时,他题写的匾额分别是“同志故居”和“韶山同志纪念馆”两块匾额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两幅字沿用至今,毛主席的思想与精神也一直延续至今,穿越风和雨诉说着一代传奇故事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